新聞資訊
胡繼靈,女,1972年生,職業藝術家。先后畢業于江蘇淮陰師范學院美術系,南京藝術學院油畫專業,學士學位。
多年來涉足藝術、宗教、哲學、詩歌,深研東西方文化內在的相融相悖的特點與方法,創造出獨特的東西方文化精神并存的藝術語言特征。其作品每一個色彩元素及創作手法都富含深意,飽含哲理,充滿 "心游物外"、"物我為一"的詩一般的意境和精神境界。
2008年起,胡繼靈創作了大量的佛教主題油畫,代表作品《西方接引圖》等被多家寺廟、念佛堂及個人收藏。佛教繪畫技法上,結合了油畫、中國工筆、唐卡的繪畫風格,貫通融匯佛理精神,開創了獨特的佛教油畫繪畫風格,給佛教繪畫帶來里程碑的發展。代表作品有:《白度母》、《綠度母》;
2011年之后,胡繼靈的作品中融入中國國學道家學說的精髓,體現了大象無形,色不極致,物我兩忘,匯于自然的精神。當時的代表作品有《彼岸》、《紫色的風》、《溶系列》等。 在東西方文化交融的研究中,2011年,其意象油畫的學術觀點與作品《放飛》被當時的“中國油畫”百度百科收錄;創作技法和作品《虛懷若谷》《戀愛季節——春》《戀愛季節——秋》被當時的“意象油畫”百度百科,好搜百科收錄;
2015年起,胡繼靈在藝術研究上,找尋音樂、夢境與意象油畫之間的通感,那個時期的代表作有名曲系列(《高山流水》、《笑傲江湖》、《漁礁問答》、《平沙落雁》)、《盜夢空間系列》等作品。其作品精神也一直一如既往地貫穿天、地、人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與宇宙的內在規律精神的融合。作品中出現的人物頗有天地之神的氣韻。當時的代表作有《我與你》系列、《風之隱兮》、《聽花開的聲音》、《千渡》、《一念之遙》系列等;
如果說胡繼靈的作品,在天、地、神、人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那么從2016年起,胡繼靈提出“當下藝術”的學說觀點,同時作品中人類世界的成份變得更多,更多關注人類精神世界的成長。
在繪畫的表現上,將意象主義與表現主義、當代主義相結合,創作出《撲向世界的力量(洪荒)》系列、《七弦》系列、《色彩(粉紅色的籬笆墻)(咖啡色的高背椅)等》系列、《拼世界》、《忽而不見否》、《潘多拉盒子》、《剪羊毛》、《搶位》等等人文表現的油畫作品;
2012年起,胡繼靈便在作品《木頭人》系列中首次提出意象符號學的學術觀點,賦予意象油畫更多的當代意義。之后有更多意象符號學的代表作品:如《登高望遠》、《股風·起伏》、《局觀之雅趣》系列、《計筭》、《人生三部曲》、《穿過粉紅云朵的樹》、《元宇宙的緣》等等。
其藝術理論觀點:
提出“‘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東西方繪畫無論從精神上還是技法上應是一種互補關系,而不存在任何一種沖突。東西方的藝術是大包容的關系,或者說原來就是一體孿生,最終會合并到一起,沒有界限之分?!闭J為“西方的油畫像山,堅硬明朗實在;東方的國畫像水,溫柔含蓄靈動;西方的油畫像人,真實地觸手可及;東方的國畫像神,玄幻的遙不可攀……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寬度,人有人的真實,神有神的遐想,二者若能兼得,乃遐邇所迷也……”。
提出“要把油畫中‘油’當做顏料來運用,在創作中應重視油畫中‘油’的運用技巧,利用‘油’的特性, 順應自然,掌控偶然之必然的自然之勢”?!耙话胩斐梢话肭蔀?,當色彩與心靈碰撞時,自然是最美的意境……當東西方文化完美融合,以一種詩的境界表達出的美好畫面就是意象油畫,這種美,或喜悅或惆悵,或沉靜或奔放……”。
提出“要跳出圈圈畫油畫,不把油畫當油畫來畫。顏料只是繪畫的媒介質,筆觸只是為了表達思想的繪畫語言。畫不能過工,過工必犟、必匠、必僵。師法自然,這個‘自然’要有多重理解:首先自然界本身就是無窮無盡的藝術世界,其中富含的藝術規律我們學之不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其次,我們要遵循我們的內心情感,抓住情感流露的自然之勢,只有最真實的情感才是最自然的情感;再者,繪畫的過程是個時間的過程,要順應自然恰當抓住過程中的重要的時間點,利用好時間中的變化關系進行創作?!?/span>
主張“一幅畫講究的是氣勢貫通,氣斷了,就無法看的通暢,所謂線條、筆觸、色彩、形體……一切技法的東西都是為氣勢服務的,氣勢是格局,是胸懷,有氣勢才會有意境,有意境才會引人入境,才會喚起人的想象力,讓人情不自禁地遐想,產生共鳴?!?/span>
其藝術哲學理論觀點:
提出“藝術起源早于人類的誕生,藝術規律溶于宇宙的每個角落,無論世界是無限放大還是無窮縮小,我們都可以看到藝術的規律,當時間停留在任何一個節點時,我們都可以看到藝術的元素……這是宇宙之靈早已用圖形暗示宇宙與人類生存發展的秘密,只是盲目崇拜科學的我們已經越來越不懂得在自然界里尋找指引我們前行的藝術符號與藝術規律而已……”
提出“藝術是后期宗教、哲學、教育、科技發源的起始源,目前所有的理論都可以在藝術規律中找到對應的啟發和根據。比如中國的周易五行八卦變化,西方的星座學等等,都是通過圖形和色彩來變化的,與其在哲學中找藝術,不如在藝術中找哲學;藝術不是教育,但它通過美的傳播凈化人們的心靈;藝術不是宗教,但它通過美的傳播感化人們的心靈;藝術不是宗教,卻比任何一種宗教更具備傳播真善美的功能,比任何一種宗教更具有奉獻精神,藝術是真正的服務了他人,成就了自己?!?/span>
主要出版作品:
布面油畫《昔人回》、《光年》、《你和我之一》、《風輕云淡的日子》、《名曲系列之漁樵問答》發表于文獻類書籍2014年《中國當代藝術文獻》;
布面油畫《洪荒系列之六》、《不解釋系列之二》、《不解釋系列之三》、《盜夢空間之四》、《盜夢空間之五》發表于文獻類書籍2015年《中國當代藝術文獻》;
布面油畫《奔跑的痕跡》、《涅槃的根》、《七弦3》發表于文獻類書籍2016年《中國當代藝術文獻》;
布面油畫《色·無界之一》、《色·無界之四》、《千渡》、《一念之遙1》發表于文獻類書籍2017年《中國當代藝術文獻》;
布面油畫《四時變化之覺醒》、《時間的長度》、《所見未見之外的星際空間》、《忽而不見否》、《從紅赭世界穿越的藍》、紙本丙烯《山石志之初期》、《春風吹又生》發表于文獻類書籍2018-2020年《中國當代藝術文獻》;
布面油畫《局觀之雅趣2》、《歸去來兮》、《朱雀之圣地》、《一念之遙2》、《千渡》、《七弦3》、《撲向世界的力量1》(又名《洪荒系列1)、《聽花開的聲音》發表于文獻類書籍《中國女性藝術》等。
上一條:藝術導言
下一條:畫語人生 |
返回列表 |